07 24
动员2 成功的环境外交
有区别的责任
千吨消耗臭氧潜能值(吨)
非第五条国家 (个报告国家中的个)
吨数乘以相关气体的消耗臭氧潜能值 报告的 氟氯化碳产量 第五条国家 (个报告国家中的个)
第五条国家(发展中国家) 非第五条国家(工业化国家) 报告国家(个)
���
多布森(Dobson)发表了一篇论文, 指出南极臭氧的异常行为。
莫利纳(Molina)和舍伍德•罗兰(Sherwood Rowland)在 《自然》上发表了氟氯化碳臭氧损耗假说,并在美国化学学会介绍; 麦卡锡(McCarthy,杜邦公司)宣布“如果可信的科学数据(……) 表明任何氟氯化碳的使用都会对健康造成威胁, 杜邦公司将停止这些化合物的生产”。
克莱因(Cline)描述了与氯有关的臭氧破坏。
克鲁岑(Crutzen)和约翰斯顿(Johnston) 描述了与氮有关的臭氧破坏。
Nimbus 4 号卫星开始臭氧观测。 1963 65 1970 71 72 73 74 75
美国“平流层非有意修改”特别工作组建议 到1978年1月禁止氟氯化碳喷射剂。
76 77 78
瑞典禁止使用 氟氯化碳 气溶胶产品
美国禁止使用大多数 氟氯化碳气溶胶产品, 并停止生产氟氯化碳喷射剂。
英国南极调查局在哈雷湾观测站 记录到了较低的臭氧水平。
79 1980 1981
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华盛顿特区主办了首届国际氟氯化碳会议, 并设立了臭氧层协调委员会。
洛夫洛克(Lovelock)测量了大气中的氟氯化碳。
《维也纳公约》和《蒙特利尔议定书》生效; 5月份举行首次缔约国大会。
20个国家签署了《关于保护臭氧层的 维也纳公约》,这为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 国际协定谈判设立了一个框架;
约瑟夫 • 法尔曼(Joseph Farman)领导的 英国科学家宣布南极臭氧自1977年 以来消耗了30-40%。
舍伍德•罗兰(Sherwood Rowland) 创造了“臭氧空洞”(Ozone Hole) 一词;79个非政府组织 敦促全面淘汰氟氯化碳。
1985 86 87 ���������
签署《关于消耗臭氧层物 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》
1989
1990
Page 1 |
Page 2 |
Page 3 |
Page 4 |
Page 5 |
Page 6 |
Page 7 |
Page 8 |
Page 9 |
Page 10 |
Page 11 |
Page 12 |
Page 13 |
Page 14 |
Page 15 |
Page 16 |
Page 17 |
Page 18 |
Page 19 |
Page 20 |
Page 21 |
Page 22 |
Page 23 |
Page 24 |
Page 25 |
Page 26 |
Page 27 |
Page 28 |
Page 29 |
Page 30 |
Page 31 |
Page 32 |
Page 33 |
Page 34 |
Page 35 |
Page 36 |
Page 37 |
Page 38 |
Page 39 |
Page 40 |
Page 41 |
Page 42 |
Page 43 |
Page 44 |
Page 45 |
Page 4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