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2 of 46
Previous Page     Next Page        Smaller fonts | Larger fonts     Go back to the flash version

07 22 成功的环境外交 动员2

《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》是国际环境外交的伟大成功案 例之一,而且这个故事远未结束。该议定书及其前身《维也纳公约》是应 对臭氧损耗问题的国际方案,于1987年9月签署,之前的政府间谈判可以追 溯到1981年。1985年底发现南极臭氧空洞从而证实臭氧破坏理论后,各国 政府认识到,必须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来减少各种氟氯化碳和哈龙的消费 和生产。《蒙特利尔议定书》于1989年1月1日生效,2009年9月得到大多数 国家的批准。

人们普遍认为,如果没有《蒙特利尔议定书》, 1.3亿例白内障。

到2050年,北半球的臭氧消耗量将增加50%左右,南 部中纬度地区将增加70%。这将导致到达地球的中波 紫外线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增加一倍,在南半球则增 加三倍。其造成的影响将十分可怕:增加1900万例非 黑色素瘤癌症,增加150万例黑色素瘤癌症,并增加

事实上,大气层和平流层主要消耗臭氧层物质的

水平正在下降,人们认为随着《蒙特利尔议定书》所 有条款的全面执行,到2065年,臭氧层应当会恢复到 1986年之前的水平。

������

科纽(Cornu)得出理论,认为大气中的某种气体会过滤紫外线辐射。 哈特利(Hartley)确认这个过滤气体是臭氧。

斯瓦茨(Swarts)开创了氟碳化学。

1870 1890 1879 1881

领域: 科学

甲基溴和四氯化碳作为灭火剂、溶剂、塑料原料被引入。 魏格纳(Wegener)最先研究用紫外线分解臭氧。

1900 时间尺度变化 化学公司 政府和国际机构 Stephen O Andersen, K Madhava Sarma,Earthscan Publishing200220074S 1906 1910 1913

法布里(Fabry)和布森(Buisson)用紫外线测量的方法 证明大多数臭氧位于平流层。

法布里和布森在马赛对臭氧柱总量 进行了定量测量。

多布森(Dobson)和哈里森(Harriso 发明了多布森分光计,用来 测量大气臭氧柱总量。

1920 1924 芬德利(Fin

米奇利(Midgley) 发明了氟氯 公司

Previous arrowPrevious Page     Next PageNext arrow        Smaller fonts | Larger fonts     Go back to the flash version
1  |  2  |  3  |  4  |  5  |  6  |  7  |  8  |  9  |  10  |  11  |  12  |  13  |  14  |  15  |  16  |  17  |  18  |  19  |  20  |  21  |  22  |  23  |  24  |  25  |  26  |  27  |  28  |  29  |  30  |  31  |  32  |  33  |  34  |  35  |  36  |  37  |  38  |  39  |  40  |  41  |  42  |  43  |  44  |  45  |  46